您的当前位置:中华体育新闻网 > 体育快讯 > 内容

小众运动轮流爆火,学生体育课仍在期待重视度

来源:网络 编辑:柳五 时间:2022-11-05 21:14:00 阅读量:11778   
导读:2022年春夏,中青年群体从骑行,玩到飞盘,又带火了攀岩、陆冲等小众运动项目。运动健身逐渐成为了这代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。然而,这一代人也走过弯路。据调查...

2022年春夏,中青年群体从骑行,玩到飞盘,又带火了攀岩、陆冲等小众运动项目。运动健身逐渐成为了这代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。

然而,这一代人也走过弯路。据调查显示,1991年至2009年间,居民平均身体活动水平下降44.9%;而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,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三成。    

全民健身风潮兴起,很多健身房都会主推家庭卡,希望从一人健身变成一家健身。而不少一线城市的家长也非常注重让孩子参与运动课程,但门槛较高的高尔夫、马术、滑冰滑雪等运动,更多是为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,申请出国留学和相关加分。

绝大部分青少年接触体育运动的开始,就是校园体育课,因此,从政策层面已有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层面的诸多尝试,比如推进体教融合、改革体育中考、出台“双减政策”以期增加青少年运动时间等,但体育教学在落实和推进中仍有不同困境。

缺乏器材场地等资源是体育教学一个普遍性问题,在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。2016年,全国小学体育器材达标率为80%,农村地区的达标率更低。

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的调研,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数量上存在差异,体育器材能满足需要的学校不到四成。

多数特困地区的学校,基本器材配置缺口就更大,像是仅有一块土场地的农村学校,常常连最基本的篮球架、足球门、乒乓球台等都没能配备,相关体育活动也难以开展。此外,部分学校体育器材的种类缺乏,达标率低的问题很突出。

足坛巨星C罗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中国行,就委托其赞助商耐克,为甘肃陇西县河口小学捐赠了一座足球场,该校的体育老师吕少武获评“活力校园”优秀案例,还获赠了C罗的限量版签名球鞋。 

在城市中,一些建造较早的学校,也常因为各种原因面临难以改扩建、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。

以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为例,学校位于老城区,无法扩建,新盖一层后老操场立满大柱子,空间不足以开展大型运动。

该校的钟宇翔老师尝试把柔软的海绵棒应用至体育教学中,充分利用甩、扔、跳、投等活动,以此锻炼孩子的基础运动能力,提升灵敏性、协调性。同时,这种小游戏占地面积小,运动强度大,锻炼效果好,重新利用了这座被大柱子分割的操场。


钟老师在进行海绵棒教学。


除去场地和资源之外,“人力资源”的问题更为严重,体育教学缺老师,尤其缺少拥有专业背景和科学方法的体育老师。

按照体育学科占总课程比例11%和体育教师每周课时15节计算,目前体育教师仍缺编12万人左右,在乡村小学、初中和教学点,体育教师缺编的问题更为严重,“2600个孩子只能配备2名体育老师”,仍是部分学校的现实写照。

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“长江学者”汪晓赞教授,在活力校园相关案例分析中谈到,体育课的很多误区,都与体育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密切相关,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孩子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。

“比如说一堂体育课只教‘行进间运球’一种技术,单一内容难以实际应用;教学方式单一,只是示范讲解;教学动作与孩子身心发展程度不匹配,”汪晓赞告诉界面新闻,“六七成左右的孩子,就难以很好地完成自己年龄段应该完成的动作。”

因此,将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和理念,互相借鉴,因地施教、因材施教,就非常重要。

“我们这些年累计收到的全国各地案例也超过了一万份,应该说在体育教学这个领域里面还是带来了一些持续、积极的社会影响,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有参与,超过一万所学校,受益的学生超过540万的,” 耐克大中华区体育公益负责人许琳介绍到,“体育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,所以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,照顾到孩子的乐趣需求,可以把他们容纳进来,因为孩子们本身其实是好动的。”

在思想认知的软性层面上,从家庭、学校再到社会都缺乏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,主观能动性较差。

以重视体育、倡导个性化发展的深圳湾学校为例,该校曾因“中考翻车”而备受争议,有业主调侃道,“买2000万的房,上排名倒数的学校。”

事实上,深圳湾学校的相关体育特色赛事和教学多次得到肯定,其重视体育、“家校社”联动开展联赛的形式受到肯定。

但从某种意义上看,在大部分人眼中,中考分数仍是评判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,对于体育运动重要性认知尚未建立。

一项针对6座城市2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,在课余时间缺乏体育运动的孩子中,父母平时不进行体育运动的占60.6%,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选择忽略体育。

而在学校层面,更愿将编制教师名额分配给其他科目,占用体育课时的现象屡见不鲜。因此,耐克的“活力校园”项目,邀请校长和体育老师共同参与整个过程,就是考量到学校方面的重视对于体育教学的决定性意义。

科学推进体育教学,帮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,并将运动健身作为长期生活习惯,首先需要整个社会层面的认知和认可,也需要“家校社”的全面联动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Copyright © 2016- 中华体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  邮箱:bgm1231@sina.com